浣溪沙 |
难辨字查询工具:文言文字典 新华字典 |
韩偓 被阅读 3203 次 |
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沉檀。
|
|
|
《浣溪沙》是唐朝朝诗人韩偓的作品。
【赏析】: --古诗词赏析-- |
《浣溪沙》其他鉴赏:
|
韩偓《浣溪沙》赏析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此牌也为唐教坊曲名。据《钦定词谱》载:
“张泌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贺铸名《减字浣溪沙》;韩淲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可见前人在一个词牌的产生和最后确定上也是经过了很多探讨的,遵循了优胜劣汰的大众逐步认可的原则。根据作品存在的质量与数量,《钦定词谱》最终选定了韩偓《浣溪沙》做为正体,是有他的道理的。
该词 [定格]为: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该词为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该词用韵属正韵第七部十四寒、十五删:鬟、寒、鸾、玕、檀,一韵到底。
在下片前两句: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应用了对仗。
韩偓(842或844—923或941),唐末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公元889年(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公元901年(天复元年),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军入长安,从昭宗至凤翔,升任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深得昭宗信任,欲拜相,固辞不受。为人正直,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韩偓诗工于七言近体,词彩绮丽,悱恻柔婉。所著《香奁集》多写闺中艳情,有“香奁体”之称。有《玉山樵人集》。《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
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从该词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可以看出,该词是表现一个满怀离愁别绪的女子,怀着隔夜犹存的离愁余醉,胡乱的随便的梳理着髻鬟的形象。
该词首句直切离愁别绪的主题,直接写人:一个满怀离愁别绪的女子,怀着隔夜犹存的离愁与余醉,慵懒的比较随便的梳理着髻鬟。该词虽然未写景,未点明季节,但我们从第二句“六铢衣薄惹轻寒”,(六,指四周、上下,铢,小钱,这里六铢合指周身上下之意。)表明女子周身上下轻薄的衣衫,已令人感觉到有丝丝寒意了。可知,少妇是在中秋夜由于思念自己外出的夫君,独自对月自饮,借酒浇愁。这是因为中国人历来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传统习俗,更何况一个少妇在本该阖家团聚的中秋之夜,一个人独处的凄凉了!
一个“慵”字,很传神。表明在中秋夜,由于思念离别的夫君,独自饮了不少酒的少妇,在第二天清晨醒来后,由于心情郁闷,还懒得梳理,懒得对镜整理红妆。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青鸾,本指一种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相传 罽(ji) 宾王 于 峻祁之山 ,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 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 中霄,一奋而绝。(见《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鸾鸟诗序》。)以后诗人多以“青鸾”借指镜子。
由上片的三句,作者已经把一个深怀离愁别绪,在中秋夜醉饮醒后还懒得对镜梳妆打扮的少妇的形象描写得微妙微俏了!难怪后人称韩偓为“香奁体”的创始人了!
下片,作者以“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的对偶句,把少妇的美丽妙漫细腻的作了描述:罗,是指丝织品,罗袜指丝织的袜子;菡萏,指含苞欲放的荷花。这里指少妇纤细的腿上金色的丝袜,还如含苞欲放的荷花般美丽,雪白的肌肤仍如玉石般洁白。煞尾一句“骨香腰细更沈檀”,更是赞美了少妇纤细的腰肢,清奇的肢体散发出一种美妙的香味。沈檀,沈同沉,这里指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著名的熏香料。
如果说上片是描写了一个深怀离愁别绪,在中秋夜醉饮醒后还懒得对镜梳妆打扮的少妇的形象,下片则是作者对少妇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作了生动的描述。把一个心情沉郁虽然懒得梳妆的少妇的美丽形象立体的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让人概叹不已,唏嘘不已。
韩偓的《香奁集》专写男女之情,风格纤巧。对此历来评价不一。在韩偓诗中,最有价值的是感时诗篇。它们几乎是以编年史的方式再现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图景。作者喜欢用近体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写时事,纪事与述怀相结合,用典工切,有沉郁顿挫的风味,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寓于清丽芊绵的词章,悲而能婉,柔中带刚。他的作品多写上层政治变乱,触及民生疾苦者较少。部分诗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这里不再赘述。
玉朴2014.9.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