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是宋朝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赏析】:
这首《采桑子》是苏轼的即兴之作,虽不尽完美,却显示了他的素养与才华。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仲冬,即1074 年冬 ,东坡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即现在江苏镇江市 ,与孙巨源 、王正仲在甘露寺多景楼集会。席间有色艺俱佳的官妓胡琴相伴,周围是晚霞夕照中愈显奇丽的美景 ,于是孙巨源请东坡临景填词。东坡应约写下了这首《采桑子》,另作了一首名为《润州甘露寺弹筝》的诗。
首句“多情多感仍多病”四借用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首句“鲁钝仍多病”的句型和后三字,连用三个“多”字言情发端,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多景楼”的“多”字与上句中的三个“多”字相映成趣 ,直接点出当下环境 。多景楼在北固山后峰、甘露寺,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 ,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东坡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在这样的楼上赏景又怎能不触景生情呢?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元朝宋武帝萧刘裕曾在此讨伐桓玄,东晋谢安、梁武帝衍也曾在此流连,面对这样的古迹,苏轼思古想今,感慨万千 ,满怀愁绪 ,涌上心头,喷吐于笔端,即为“三多”——情多,感多,病多,凝练而又传神。东坡贵在可以那样戛然而止 ,迅疾道出“ 多景楼中”,
为的是顾及全篇 ,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溢。“尊酒相逢 ”,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集会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 。“乐事回头一笑空 ”,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在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 ,“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在心头,哀怨尽在言外。上片虚与实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 ,以言情为主,既不浮泛,又颇空灵错落有致。
上片由情至事 ,由事归情 ,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 。
“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 ”,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 。“细撚轻拢”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语”,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官妓胡琴弹奏琵琶的技艺。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撚”,指左手手指按弦在柱上左右搓转 ;“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赞美之情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出来,让人不由联想起白居易曾描述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赞罢弹奏者的技艺,顺势描写弹奏者,但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来写其神 ,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斜照江天一抹红 ”,是一句景语,是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妙处在于难以捉摸,耐人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 ”,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只不过色彩明快,而其意又在言外罢了。
东坡的这首小令 ,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实在难得。 --古诗词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