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姓的起源
百家姓讲荆姓的来源、起源、郡望堂号。
姓氏源流
荆(Jīng )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芈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
姓氏源流
荆(Jīng )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芈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省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源流二
出自芈姓之后,为楚姓所改,以国名为氏。芈姓之后原有楚姓,一支居于秦国,因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以原国名荆为姓,改为荆姓。
源流三
源于姜姓,出自战国末期齐国庆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战国末期,齐国有庆氏一族,是公孙庆克的后裔子孙,后因故有改姓为荆氏者,逐渐形成江南荆氏一族。
公孙庆克,是齐桓公姜小白的庶孙,即齐桓公之子姜无亏的儿子。公孙庆克的儿子后来以父名命氏,称庆氏,形成了一个庆氏大家族。[1]
得姓始祖
熊绎。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姓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代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西周初年,楚国的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荆国的子孙以国为姓,称为荆氏。荆陵是楚国的别号,春秋时代的楚国在尚未崛起诸侯以前,号称荆。荆楚二字往往被连在一起使用,就是指春秋时期的楚国。故荆氏后人奉熊绎为荆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历史上荆姓的分布与迁徙
宋朝时期,荆姓大约有4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约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一十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湖北一带。明朝时期,荆姓人口骤减,大约有1万8干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山东、湖南、河北等地。山西为荆姓第一大省,约占荆姓总人口的一半。
当代荆姓分布与图谱
荆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七位,人口约二十八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7%左右。当代荆姓的人口大约有23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9%,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六:十六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荆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山西、河南、黑龙江,这四省区大约占荆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河北、吉林、山东、陕西、辽宁、江苏等地。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吉林大部、河北:西南、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和东南、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重庆北端,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以上,最高可达1.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2%,居住了大约47%的荆姓人群。在内蒙古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南、陕西北部和西南、晋冀鲁辽大部、吉林南端、河南北部和东部、江苏西北、安徽北部、鄂渝中部、湖南北段、四川东北,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5%--0.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4%居住了大约36%的荆姓人群。
今黑龙江省的兰西县、齐齐哈尔市、五大连池市、哈尔滨市,河南省的洛阳小浪底市、巩义市、郑州市、延津市、焦作市武陟县、新乡县、开封市、南阳市、漯河市舞阳区、平顶山市,山东省的莒县、龙口市、聊城市莘县、淄博市桓台县、蓬莱市、临沂市、枣庄市、莱阳市、潍坊市高密、东营县、菏泽市、金乡县、临清县、聊城市、威海市石岛、日照市岚山区,吉林省的长春、延边地区、白城市,河北省的沧州市、泊头市、黄骅市,山西省的阳泉市、平陆县、临猗县、永济市、太原市、石鹿县、朔州市,陕西省的安康县、杨凌县、洛川县,辽宁省的沈阳市、抚顺市、丹东市、鞍山市,江苏省的徐州市、镇江市、沛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重庆市的合川县,湖南省的辰溪县,湖北省的麻城市,安徽省的涡阳县,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荆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荆轲
荆轲: 荆轲
(?~公元前227年),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失败被杀。战国末期卫国人,汉族,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于期,荆轲只好私见樊于期,告以实情,樊于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荆浩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沁水(今属山西省)人。他擅画山水,常常携带笔墨摹写山中古松,画云中山顶时,能画出四面峻厚的气势。著有《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荆嗣
荆嗣:宋代名将,累立战功。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家谱文献
江西丹阳皇塘荆氏元一公谱稿,外编八卷,(清)荆国霖续编,清光褚三年(公元1877年)敦五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丹阳曲阿皇塘荆氏宗谱六十卷,首两卷,附长房外编十卷,(清)荆富庆、荆行坦等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十六册。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丹阳曲阿皇塘荆氏南庄公支分修谱稿十六卷,首一卷,(民国)荆孟斋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启佑堂(祠)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丹阳曲阿珥塘荆氏族谱二十六卷,(民国)荆廷砚续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长兴荆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宝善堂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长兴县博物馆,今仅存第二卷。
曲阿皇塘荆氏宗谱六十卷,首两卷,附长房外编十卷,(清)荆福庆等修,清宣统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十六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曲阿珥荆氏族谱二十六卷,(民国)荆廷砚续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受祉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郡望堂号郡望
广陵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东汉时改为广陵郡。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一带。
堂号
邠庆堂:宋朝荆嗣,累立战功。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此外,荆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受祉堂”、“临保堂”、“笃庆堂”、“保庆堂”、“留余堂”、“垂裕堂”、“留青堂”、“裕后堂”、“永恩堂”、“启佑堂”、“宝善祠”、“广宗堂”、“培源堂”、“昌后堂”等;分堂“谷贻堂”、“留青堂”等。 查看百家姓://www.zbyw.cn/baijiaxing
交流互动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