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希望之光

守护希望之光,这不光是一个人在面对自己事业时的正确态度,也是促使事业成功的积极心理因素。心理学原理证明:那些做事情永远保持乐观心态的人,其成功率要远远高于那些永远怀着悲观心态的人。...

来源:互联网

作者:郭军平

“守护希望之光”,这是西点军校二十二条军规第十七条第三章中的句子。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人雪莱在他的《西风颂》中写到: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是啊!只要坚守一颗希望之心,对于未来永不消沉,永不沮丧,永不低落,始终保持一颗昂扬向上的雄心,那么黎明的曙光一定会照耀你的脸庞。

没有走不出的沙漠,没有飞不出的笼子,平平坦坦的路子磨练不出矫健的骏马,顺顺当当的生活不会飞出矫健的雄鹰。困难,这是磨练你的一把利剑。面对困难这一把利剑,要么你被它彻底打败,要么你在和它经历一番艰苦的较量之后,彻底地让它给你让路。

请坚信,没有等来的成功,没有捡来的幸福,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的一番努力拼搏和实践,才能尝到甘甜的幸福果实。西楚霸王项羽,最初在反秦大军中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毅然决然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终于打败强大于自己的几倍敌人,从此以后威名大振,时人号称“西楚霸王”。然而,在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中,却因对前途失去了希望之光,终于放弃了一丝希望,拔剑自刎,一世英名沦为可悲的反面教材。唐代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就是对项羽可悲人生的恰当评价。而在后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里也提到了关于对项羽的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哀莫大于心死。”只要保持一颗强大的心灵,面对任何困难和压力都不会让自己屈服。明代文学大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写到:“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面对这样的困难,该怎么办?很简单,那就是屈身抑志,“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刻苦自励,“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情况下,也“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而正是凭借着这样一颗好学之心,孜孜不倦之心,永守希望之光之心,宋濂不是才登上了明一代文学大家的地位吗?

然而宋濂求学的困难与那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却毫无成就的平平庸庸的富家子弟相比,那些人岂不是要汗颜百倍吗?所以永守希望之光,坚持自己的理想,就终能打败任何困难,走出囚笼,迈向广阔的天地。

困难,就是你迈向成功路上的一块磨刀石,也是检验你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于你所热的事业是否有执著的精神的考验。倘若一个人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怀有着百倍的热情和希望,那么任何样的困难都是吓不到你的,也是摧毁不了你的精神斗志的。所谓的愈挫愈勇,愈斗愈坚,这才能真正的显示出你的勇气和力量。而那些半途而废,临阵逃脱,不能坚持到底的人是永远不能看到希望之光的。他将永远地被困难所征服,成为任何伟大事业路程上的殉葬品。

守护希望之光,这不光是一个人在面对自己事业时的正确态度,也是促使事业成功的积极心理因素。心理学原理证明:那些做事情永远保持乐观心态的人,其成功率要远远高于那些永远怀着悲观心态的人。守护希望之光,将使你永远保持乐观心态,而保持乐观心态,将能让你更能充分地调动个人身上潜在的正能量,发挥个人所具有的潜在的创造力,做出更惊人的成绩。

而搞文学事业,正是需要一颗永守希望之光的心灵来应对,面对创作上的一切困难,除了客观因素以外,而来自个人心灵上的一切困难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如何打造出精品,如何创造出让读者满意称道的作品”,这些都是作者应该追求的方向,也是作者要解决“如何突破自己的局限,更快的超越自己”,使创作水平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的现实问题。

最后还是引用毛泽东主席的《长征》诗来乐观的解决眼前的一切困难,那就是永守希望之光,充满豪情乐观地看待前进路途上的一切困难。“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作者:郭军平

交流互动

发表言论
暂无评论

昵称*

我说两句:*

点击提交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