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自戒
刘心武(1942~),四川省成都市人,作家。有短篇小说《班主任》,长篇小说《钟鼓楼》,中篇小说《如意》,散文集《凡尔赛喷泉》等。算来今年要满五十了。参加工作以后,听惯了小刘”的称呼。...
刘心武(1942~),四川省成都市人,作家。有短篇小说《班主任》,长篇小说《钟鼓楼》,中篇小说《如意》,散文集《凡尔赛喷泉》等。
算来今年要满五十了。参加工作以后,听惯了“小刘”的称呼。后来专门搞创作,也很享受过一番“青年作家”的头衔。现在年届五十,渐渐有人叫我“老刘”,无论如何再不能划归青年行列了。
据孔夫子立下的标准,五十岁时应达到“知天命”的境地,我能么?实在没有信心。
但也不甘自暴自弃。我曾说过,自己以往十多年写的不说,对人性善的挖掘,比较执著,但对人性恶的探微发隐,就比较薄弱了。现在我想说的是,对人性的探索,无论是善的一面,还是恶的一面,以及善恶难辨乃至善恶杂糅与相激相荡的一面,还有不能善、恶概括的其他侧面,包括那些微妙的、神秘的、深隐的、混沌的、基本粒子般难以把握和天体星云般难以穷尽的种种构成,固然需要沉淀到社会生活中去作不懈的体验,同时,勇于以自己的心灵作探究的标本,把自己“皮袍下面的小”,乃至心底最深处的污垢作一番扫描、剖析、化验与涤荡,恐怕也是必不可少的。
清夜扪心,便感到自己心灵深处至少有两种恶,在五十将临时有窜动膨胀之势,不能不引以为戒。
一是对同辈人的嫉妒。据说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又据说嫉妒心是有规律可检的——几辈人之间,差辈间的交叉嫉妒,相对要弱于同辈间的平行嫉妒;同性之间的嫉妒,相对要强于异性之间的嫉妒;同行间的嫉妒,亦相对强于隔行间的嫉妒;渐进者对暴发者的嫉妒,却又往往弱于暴发者对一贯顺利者的嫉妒……又听到过一种理论,是说嫉妒之心不可无,但不可太强、适度的嫉妒是人奋发向上的心理原动力之一;社会的良性竞争中,实需适度的嫉妒心作润滑剂……我对这种种说法都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但就我个人而言,冷静自视,那心底里咬啮着灵魂的对同辈人的嫉妒,却无论如何是一种即使不能涤除也必须自觉压抑的人性恶。
在同辈人里,我一度算是幸运儿。情况众所周知。但在知足的心理层面下头,我不得不汗颜地承认,竟仍然时常窜冒着对同辈人的嫉妒。对人家才能方面成就方面名方面和利方面实惠方面实力方面前景方面眼下方面……种种超过自己的地方,总有一种针刺般的隐痛。从而不仅在暗中巴不得人家或自然衰竭停滞倒退或触个霉头栽个跟斗,甚至也还有一种隐藏得很深连自己也死活不愿承认说出来写出来要鼓起老大老大勇气并且脸上不禁火辣辣——可那又是千真万确存在着的恶浊想法——一旦有机会,少不得要臊一臊他的面皮,扫一扫他的光头,坏一坏他的声誉,阻一阻他的前程……年届五十,面对自己的心灵,我不禁自问,会有那么一天,我由于自己竞争力的衰竭而进一步发展到借助于“拉大旗作虎皮”以冠冕堂皇的符号系统,掩护着我那对同辈人的嫉妒毒吗?另一种蛰伏于我灵魂深处的恶,便是对年轻人的嫌厌。其实也还是一种嫉妒,所谓对年轻人,是含混其辞。干脆更坦率些说吧,针对的是比我年轻的作家——当然,那对他们的嫌厌度,是与他们的走红程度成正比例的。我走上文坛那阵,有多艰难,他们现在多容易!我从茅盾手里领过头名奖状时,他们还在哪儿窝着哩?看他们那狂放劲儿,知不知道天高地厚?他们见到我的时候,居然没有足够的礼貌,没
交流互动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