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里
前几天,我和同事聊天。他问我:看你经常读一些文学的书籍,你对文学持怎样的态度?我犹豫了一下,便说:文学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他笑了,笑声里带着几分揶揄和嘲弄。我告诉他,文学是比较神圣的,它有...
前几天,我和同事聊天。他问我:看你经常读一些文学的书籍,你对文学持怎样的态度?
我犹豫了一下,便说:文学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他笑了,笑声里带着几分揶揄和嘲弄。我告诉他,文学是比较神圣的,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那你说说看,他到底有什么魅力?”
他撇着嘴,眼睛瞪的圆圆的,似乎是在和我挑衅。
“文学能激发人的灵感,文学能鼓励人的斗志,文学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沉静……”
他笑笑地,说我脑子被文学整坏啦。
我心里有点不服,于是,我用蔑视地眼光盯着他。
“看了你的文字,有点伤感!”
“是我以前生活经历的再现。”
“你想通过文字去表达你内心的苦闷和烦躁或者说为了寄托某种情感,但是你并没有通过这种方式彻底解放自己。”
“哦,也许是吧!”
“写散文、小说其实为了释放自己的压抑和郁闷,让自己保持轻松舒缓的心态。但是,你并没有通过写作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你反而变得更浮躁,更烦恼。”
他确实摸到我的痒处了。
我呆呆地看着他,心里突然被一种锋芒包围着。
“其实,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你渴望完美的生活,特别是想通过文学来改变你的生活现状。但是,你却忽视了生活的现实性和自然性。我感觉你的生活来源于文学。你已经陷入文学设置的谜团不可自拔!”
我想和他辩驳,他却几次打断我的对话。看的出来,他不给我一点争辩的的机会。他滔滔不绝地举了一大堆例子,想彻底瓦解我的观点和看法。
“你一直在用文学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你眼里的生活已经充满了皱褶和缺陷。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烦恼和郁闷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排解,比如说看一场电影,跟朋友聊聊天,喝一场酒等等,心情也许会变得好起来。当然了,我们也不否认用文学抒发宣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功效,但文学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其实,他说的还挺有道理的。我们写作,就是为了让文学成为我们生活的调剂品,而不是成为文学的俘虏。如果我们过于执着文字,甘愿做文字的牺牲品,那我们读书写作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要通过写作来诠释生活的精彩和完美,但对文学的过于执着,也许会导致走向消极的一面。不是在文字里沦陷,就是被文学作家设置的情节里沉沦。或者变得颓废,或者变得麻木不仁。因为我们已经钻入了文字的圈套。
我的一位大学好友,现在是一家报社的编辑。他写作如痴,对文学的虔诚和膜拜到了一定的境界。他挑灯夜战,短短一年内写了10几部小说,厚厚的笔记本码了一桌子。从《摄氏零度》、《浮躁》、《垂直而下的青春黑客》、《边缘》都采用灰色的笔调,意识流的手法,来表达血色一样的寂寞和暗殇。它所塑造的生活都是充满血色的,填满了颓废的色彩。小说中的人物都被扭曲了性格,心理上的变态和畸形,使人物的塑造缺乏生活的张力。生活中,文学已经打乱了他的生活秩序,他变得孤独寂寞,变得颓废消极,他总会营造一种沉重的文学气氛,总在一种文学的视角去看待生活,用文学的晦涩和神秘来审视这个世界。他不愿意正视生活的现实,他的生活方式因为文字而改变。他说过,他喜欢的作家是贾平凹,因此在他小说里有贾平凹的写作风格和影子。他看了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他曾写了5万字的评论,可想而知,他对这部小说的热爱和执着。
他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曾和自己的女友同居了七年,因为生活的一点意外,两人便分道扬镳。他无法接受现实,于是陷入了焦灼的痛苦之中。他开始在文字里沦陷,他像孤魂野鬼一样游走在文字的废墟里。他迷惘,他失落,他彷徨,他不忍心让她离去。她的离去在他看来,就是在莅临一场死亡。于是,他为她写了30多首的挽歌,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那是以前
你躺在我身边的那堆诗里
一条腿斜搭在我的身上
说只爱我一个人
爱我的全部可而今
我的全部就像你斜搭的那条腿
重压着我的身体
让那堆诗
喘不过气来
……
从压抑的文字里明显感到厚重的浮躁和沉闷,也能感觉到作者内心世界的寂寞和孤独。他并没有因为通过诗歌、小说的创作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倒是给自己内心设置了太多的障碍和困惑。为了掩饰自己受伤的心态,他把生活嫁接到对文学的追求上,用文字支配自己的生活。他对文字的追求更加强烈和执着。这种执着不仅是对自己思维的一种挑衅,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极度不满。
其实,我们爱好文学也好,执着写作也罢,都不要成为文字的俘虏,也不要成为文字的牺牲品。就像我们同事说的,文学来源于生活,而不是生活来源于文学。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都希望通过
读书、写作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乐观地去面对人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幸福。或许,真正的写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在文字里沦陷。这应该是我们写作的真正初衷!
交流互动
发表言论匿名:
2011/8/13 10:32:53
收获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