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
观舞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近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曾获193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本篇系他1910年所写的一个短篇随笔,文字工整秀丽,感情丰富饱满。一天下午,友人邀我去一...
观舞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近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曾获193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本篇系他1910年所写的一个短篇随笔,文字工整秀丽,感情丰富饱满。
一天下午,友人邀我去一家剧场观舞。幕启后,台上除四周高垂的灰色幕布外,空无一物。不一会,从幕布厚重的皱折处,孩子们一个个或一对对地联翩而出,台上最后总共出现了十一二个。全部是女孩,年龄都不超过十三四岁,有一两个最多只有八岁。衣衫都穿得很少,完全裸露着腿脚胳臂。她们的头发散开着,脸孔端庄之中却满带笑容,竟是那样的可爱活泼,让人看后恍有被魔法置入苹果仙园之感,此时此地身体已不复存在,唯有精魂浮游于缥渺的晴空。孩子们有的白晰而丰腴,有的黝深而窈窕;但个个都欢欣愉快,天真烂漫,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尽管她们显然都受过高超和认真的训练。每个跳步,每个转动,都仿佛出之于对生命的喜悦,而就在此时此地即兴编成的——舞蹈对她们真是毫不费力,不论演出还是排练。这里见不到蹑足欠步、装模作样的姿态,也见不到徒耗体力,漫无目标的动作;眼前唯有节奏、音乐、光明、轻盈,特别是欢乐。笑与爱曾帮助塑造她们的舞姿,此刻笑与爱又正从她们的一张张笑靥中,从她们肢体的雪白而优美的旋转中,息息透出,光彩动人。
尽管她们全都逗人喜爱,但其中有两人却尤其引我注目。一个是她们中个子最高的女孩,她肤深腰纤,每个表情每个动作中都表现出一种庄重却火辣的热情。
舞蹈节目之一是她扮演一个美童的追逐者,当然这个美童的一举一动,顺便说一句,也都异常妩媚;在这场追逐中,宛如蜻蜓之戏舞于睡莲之旁,或如仲夏之夜向明月吐诉衷曲,抒发出一缕缕摄人心魄的细细幽情。这个发肤黝深的女猎手,情如火燎,实是世间一切渴求的最奇妙不过的象征,而且实在动人。当我们从她身上看到她在追逐她那情人时所流露的一腔迷惘激情,那种既得辄止的曳犹神态,我们仿佛隐约窥见了那奔流于整个世界并且永远如斯的伟大神秘力量。啊,令人伤痛的焦灼不安,永不逝去的悱恻缠绵。
另一个使我迷恋不已的是从身材上数倒数第二的那个发色浅棕的孩子。这个头戴白花半月冠的俊美女神,短裙之上,绛英瓣瓣;裙衫动处,飘飘欲仙。她的舞蹈已远远脱出儿童的境界。她那娇小的秀颅与肢体之间,处处都充满着律动的圣洁火焰。在她的一小段“独舞”中,她简直成了节奏的化身。快睹之下,恍若一团喜悦骤从天降,并且登时凝聚在那里;而满台喜悦之声则洋洋盈耳。此时台下也真的响起了一片啧啧之声,继而欢声雷动。
我看了看我的友人,他正在用指头悄悄地从眼边擦拭什么。至于我自己,则氍毹之上几乎一片模糊,世间万物都顿觉可爱;仿佛经此飞仙用魔杖一点,一切都变得金光灿灿。
或许唯有上帝知道她的这股力量是从哪里得来的,能把喜悦带给我们这些枯竭的心田;也唯有上帝知道她能把这力量保持多久,但是这个蹁跹的小爱神的身上却蕴蓄着那种为浓稠色调、幽美乐曲、天风丽日以及那些伟大艺术珍品所特具的力量——足以把心灵从其一切窒碍之中解脱出来,使之充满喜悦。
交流互动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