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而生
我为何而生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所著的《西方的智慧》、《西方哲学史》对中国读者影响颇大。对爱的期望,对知识的...
我为何而生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所著的《西方的智慧》、《西方哲学史》对中国读者影响颇大。
对爱的期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难以忍受的怜悯之心——这三种质朴而不可抗拒的情感主宰着我的生活。这些情感像一阵阵飓风,把我随意地吹得飘来荡去,穿过痛苦的海洋,抵达绝望的彼岸。
我曾追求过爱,首先是因为爱可以使人欣喜狂放——它让人如此高兴。为了这片刻的快乐,我宁愿拿我的余生作为牺牲;我曾追寻过爱,其次是因为它能解除人孤独的感觉——置身于这无比可怕的孤独中,那让人战栗的感觉,会掠过这个世界的边缘,把人带入那无声无息而且寒气逼人的无底深渊。我曾追寻过爱,还因为在爱的结合、在这神秘的缩影中,我看到了圣人和诗人们曾经幻想的天堂美景。我追求的正是如此。尽管对凡人而言,这世间好像是一种奢望,但这是我最终所寻觅的。
带着同样的情感,我曾追寻过知识。我曾希望对人类的心灵有所了解,我曾想知道星辰为什么会发光,我曾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他认为数的力量驾驭着万物的变化。我得到了为数不多的一点知识。
爱和知识可以把人带入天堂。但是怜悯之心又常常把我拉回尘世之中,我的心中激荡着痛苦的呼唤。嗷嗷待哺的孩子、被压迫者鞭挞的受害者、孤苦无助的老人——他们是儿女们憎恶的负担。还有那充满着孤独、贫穷和痛苦的世界,都在嘲弄着人类生活本应有的美好。我渴望减少人间的邪恶,对此却无能为力,因此也承受着煎熬。
这就是我的生活,我觉得值得活下去。如果天赐良机,我愿意再快乐地活一次。
交流互动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