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忧伤不再
一直喜欢台湾作家林清玄笔下的文字。曾在生命的雨季,听他讲述自己大年三十吃方便面的低谷时期,走过后的云淡风轻,听他说:人生的痛苦会与美并存,痛苦会过去,美会流传。”如穿透云层的一缕阳光,让...
一直喜欢台湾作家林清玄笔下的文字。
曾在生命的雨季,听他讲述自己大年三十吃方便面的低谷时期,走过后的云淡风轻,听他说:“人生的痛苦会与美并存,痛苦会过去,美会流传。”如穿透云层的一缕阳光,让我莞尔。
如今回首,发觉那些所谓的痛楚,不值一提。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集《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适合我步入而立之年的心情。
两本书的封面都以莲花为点缀。一朵微开躲在卷着的荷叶后,一朵盛开立于舒展的荷叶前。与书底色同系略浅的两种颜色构成波浪形的图案,由封底至封面到莲花处停住。像清风吹过,又像莲的芬芳远播。翻开书的目录,那些题目就会吸引你:“黄昏菩提”、“佛手玉润”、“家家有明月清风”、“静静的鸢尾花”、“清静之莲”、“半梦半醒之间?”“琉璃王的悲歌”、“吾心似秋月”每一篇充满禅意的散文无疑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
作者称《心的菩提》、《情的菩提》的写作时期,由于受到佛教影响,文章追求出尘出世,含蓄内敛,写作态度清净淡泊。比如“不管世间的八风怎么吹,我们都能听见风中美好的消息。心里要是有怨,再清凉的风里面都有寒蝉的悲声。”这样典型的林氏语录。为读者勾勒出心情的菩提,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作者祝愿此书的读者在观照、觉察、静心和思考里,获得平安和欢喜。
《心的菩提》里有篇名为《清欢》的文章很能给平安和欢喜作出诠释。《清欢》一文,以苏东坡的词引领全篇:午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清淡的欢愉,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清欢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林清玄先写清欢的妙,再以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去评说时下太多以浊为欢的现象:调料多了,清淡的菜少了;茶楼多了,嘈杂也多了;旅游业发展了,游玩处少了;GDP增长了,污染也多了……
处于物欲横流的时代,为了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高品质及品牌的生活享受,我们把自个儿陷入物欲之中,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庄子的话在我脑中冒了出来:“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无所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生之无所无奈何。”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运中无可奈何的东西。去掉那些不必要和无可奈何,心自然就“清”,人也就“欢”了。
另一首苏东坡的词出现在《清欢》一文末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有一篇短文末尾处也提到“看得清明”,名为《两只眼睛》,收录在《情的菩提》里,全文只一百多字:
“情感是我们心的眼睛。
智慧是其中一只,慈悲是另一只。
当我们过度钟情的时候,一只眼瞎了,因为钟情使我们痴。
当我们生起怀恨的时候,另一只眼瞎了,因为怀恨使我们瞋。
一个爱恨强烈的人,两眼就会处在半盲状态。
在我们从爱欲中得到菩提,有更广大的爱时,在我们连那些可恨的人都能生起无私的悲悯时,我们心的眼睛就会清明,有如晨曦中薄雾退去的湖水。”
让清欢与清明慰藉心灵,尘世的忧伤再不沾染我的眼睛。
将从容和淡定植入眼底,尘世的忧伤再不激怒我的心。
我知自己随性时,遇事会急会气,但转念一想之后的理智和平静,提醒自己要拿出建设性的意见来解决问题。这世间真的有些事是洗个热水澡,睡个美容觉之后还是不能忘记,不能释怀的,但那样的烦心事一定不多,很多时候的不愉快是自己找的。
上天其实很公平,他给予富人好食物,给予穷人好胃口;给馥郁的桂花以可怜的形貌,给不芬芳的牡丹以天仙的姿色;让恶人得到诅咒,但用享乐补偿;让善人得到赞美,但用痛苦折磨;让强大者独处,让弱小者群居。“却疑春色在邻家”是不成熟不自信的想法;古人的智慧是很受用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明了事物皆有两面性之后,会发觉“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静下心来,喝杯绿茶,吹着凉风,细细品味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中禅意的文字,是读书人的一件幸事。
欢迎光临字博缘,在线阅读经典的好文章,每天都有好心情!
交流互动
发表言论